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中山市兩級法院充分認識重大決策的重要意義,在市委領導和上級法院指導下,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深度對接中央要求、省委決定、港澳所需、灣區所向、中山所能,踐行“開放引領、創新驅動、生態優先、法治筑基”的理念,深入開展港澳學生內地法治體驗活動,豐富完善粵港澳大灣區法治文化交流機制,努力營造粵港澳大灣區良好法治文化氛圍,為實現大灣區整體協同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一、創設“港澳學生法治體驗”項目,營造粵港澳大灣區良好法治文化氛圍 文化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軟實力。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多元包容等人類現代文明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形態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這些文明要素不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1、設立港澳學生內地法治體驗點。中山與港澳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通、情感相融,這些已成為中山與港澳地區交流的重要紐帶。2015年,在市中級法院黨組的重視和支持下,在市第一人民法院首創設立“港澳青年社會主義法治體驗點”。五年來,已接待港澳地區居民及香港大學等大、中、小學生為主體的訪問交流團約1000余人,該體驗點連續四年在交流團問卷調查中最受歡迎,已成為港澳學生中山交流團每年的必選項目,獲上級法院和省港澳事務管理局的充分肯定。成為港澳青年了解內地法治文化的窗口和名片。香港師生對中山法院庭審嚴肅和司法公開印象深刻?!案涣鲌F零距離到法院參觀,旁聽庭審與想象中不同,法院嚴肅但不神秘,市民能在網上看到判決很公開?!薄耙驗槲礉M18 周歲,在香港只能通過電視新聞等了解本地庭審?!薄爸猩椒ㄔ汉芏嗔鞒讨悄芑?,法庭讓控辯雙方都有機會,成為學生認識祖國的一扇窗口,增加對內地法院了解,開闊眼界,獲益匪淺?!?015年8月13日,市第一人民法院分別收到來自香港中山青年協會、港菁會、中山市港澳事務局的感謝信:“與香港大學生交流兩地司法制度區別,令大家對祖國法制加深了解,令同學對祖國司法制度及對未來發展有明確清晰一面?!?/p> 2、鞏固港澳學生法治體驗成果。2015年開始,廣東省港澳事務局、香港民政事務局主辦,中山市港澳事務局、惠州新動力及港菁會協辦的“粵港暑期實習計劃”大型中山實習活動正式啟動,旨在讓香港優良大學、大專生體驗國內職場實戰,加強與內地青年交流,對國家有更深入了解。三年來,累計接待香港大學生、中學生及市民參觀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觀看宣傳片、與法官交流、旁聽案件庭審,零距離體驗內地法院司法環境。下一步建議:市中級法院積極落實與市統戰部門的定期溝通制度,深化雙方合作范圍,以“法治體驗點”為引領,構建港澳青年學生“法治體驗”的常態化交流機制,按需定制體驗內容,開展主題互動活動,拓展法治體驗范圍,開放訴訟服務中心、審判區、辦公區,體驗法官生活等內容,全方位感受內地法治環境,增進相互理解信任,為融合大灣區法治文化的發展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 3、推動孫中山法治思想交匯融合。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繼承和創新,繼承是基礎,創新是關鍵。孫中山文化及法治思想是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山市法院借力地域文化優勢,傳承地域文化核心之精髓。據統計:現有中山籍的港澳同胞及海外華僑80 多萬,分布在全球近90 個國家和地區,中山人到海外謀生的歷史已有700 多年,僑民文化孕育物態繁榮,港澳鄉親愛國愛鄉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源于他們對家鄉眷戀和愛國情懷的集體認同。下一步,中山市及法院系統認真積極落實《規劃綱要》“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資源”的要求,汲取香山文化和孫中山文化的精髓,傳承和弘揚孫中山先生提倡的博愛、自由、平等、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等民族思想和法治思想,努力推動粵港澳文化交流互鑒,下一步建議:以港澳青年學生為重點,讓港澳青年學生內地法治體驗活動制度化、規范化,讓孫中山法治思想成為培育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城市群的文化品牌。 二、突出法院主體地位,打造大灣區法治文化中山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法院文化要善于從傳統文化中萃取精華,努力探索符合工作特點和時代特征的法院文化,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1、認識到位,先行先試,注重體驗效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新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十條第七款:“通過依法辦理案件以案釋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中山中院黨組認識學習深刻領會,勇于擔當社會責任,2014年開始,與市教體局聯合開展“法律進校園”系列活動,通過以案釋法,寓教于審,讓學生在鮮活的案例中,學習法律知識,吸取教訓,明白事理,遵紀守法。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港澳學生法治體驗需求,探索全方位一站式的體驗模式:一是注重法院文化熏陶:參觀法院文化廣場,講解廣場矗立的獬豸、法鼎、玉琮的傳說及含義;參觀法院訴訟服務、法庭設施,辦公環境和院史館,了解法院發展歷程;參觀家事審判區,感受充滿人文關懷的家事審判新理念;參觀社會化服務工作區,感受法院司法改革創新成果;二是注重交流互動:現場觀摩法官審理案件(根據實際情況還可用粵語審理),庭后主審法官與港澳學生現場互動,分享庭審觀摩心得,與法官互動交流;三是注重聯系反饋:向港澳學生贈送“小蜜蜂法官”公仔和T恤文化衫等紀念品,贈送《百案漫畫匯編—-中山市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法治故事讀本》普法書籍,讓港澳學生在優秀中華傳統文化中傳承借鑒感悟社會主義法治的文化真諦。建立交流反饋聯系渠道,香港學生可將心得、體會、感興趣的話題反饋法院。 2、突出法院主體地位及特色。在落實法治體驗活動時,突出法院職業特色,寓教于審精準施策:一是以案釋法與旁聽庭審相結合。邀請前來參觀的港澳學生旁聽案件庭審,選派法官為港澳學生以案釋法,通過體驗式教育,力爭達到審理一案,宣講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讓港澳學生親身感悟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二是國防教育與觀摩模擬法庭相結合。每年7月—12月,中山市18所普通高中均要在中山市國防教育基地集中新生軍訓,期間,各學校均要舉辦一場“模擬法庭”教學表演。而該國防基地每年同時也接受多批次港澳學生參加國防教育活動。鑒于兩項活動部分安排時間重合,法院與教體局、國防基礎溝通決定,各學校軍訓期間舉辦“模擬法庭”表演時,可以邀請已在國防基礎參訓的港澳學生參加觀摩,讓港澳學生現場感受內地法官、檢察官、律師的職業魅力,激發他們了解內地法治的熱情。據統計:近年已累計邀請港澳學生觀摩此類表演達300余人次。目前,法院已在全市建設十個標準化“校園模擬法庭”,配置“模擬法庭”巡回車,為各學校與港澳學生開展法治交流提供了物質保障;三是微電影展播與法院文化相結合。邀請前來參觀的港澳學生參觀法院時,開展微電影微視頻及宣傳片展播活動。2015年-2017年,先后播放展演了法院干警自編自演三部預防未成年人法治公益微電影《重生》《模擬法庭》《桔?;ㄩ_》,上述三部微電影先后獲得中山市微電影大賽特等獎等,并榮曾獲全國法院系統十佳微電影等榮譽(廣東唯一),通過展播活動在展示法院文化建設成果的同時,讓港澳學生以看得見、記得住、聽得到的方式,感受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品力作。 3、鼓勵支持港澳居民參觀參與網絡司法拍賣。2015年9月,應中山市外僑局、僑商會邀請,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在全國法院系統首創為港澳臺居民舉辦網絡司法拍賣專題講座。中山的港澳臺僑商約60多人現場聆聽網絡司法拍賣情況及港澳臺居民如何參與網拍賣以及注意事項等。2014年1月,中山市第一法院在司法網拍微信平臺開通港澳臺熱線,為港澳臺競買人提供便捷服務,港澳居民關注及參與人數不斷增加。2018年至今,吸引49名港澳居民參與網絡拍賣,成功競買房產土地等49宗拍品,港澳居民參與網拍主要集中在房產、土地等不動產,總成交金額達10028余萬元。拍品大多集中在三鄉、坦洲、中山港等與港珠澳交界處,競拍過程更趨理性,還曾出現過主動通知原業主拿回舊物的溫情一幕,法官見證了雙方完成相關物品的交接。 三、深化法治文化交流互鑒,推動大灣區司法協作機制聯動 普法要從娃娃抓起,做好新時代“誰執法誰普法”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中山法院將與市統戰部、市教體局整合資源,補短板,強弱項、重創新,及時總結“法治體驗項目”經驗,全力推動大灣區法治文化交流互鑒工作。 1、開展港澳司法部門學習交流。中山毗鄰港澳,人文聯系頻繁,有較好的基礎,兩地司法制度、法治文化交流的需求與日俱增。為加強與港澳地區司法理念和裁判制度的學習借鑒,增進彼此了解與信任,2017年4月,澳門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率隊來中山法院進行調研與交流。2017年6月,2018年5月,經最高法院和省法院批準,中山中院組織中層以上干部赴澳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素能提升研修班,期間,先后參觀澳門三級法院、檢察院、廉政公署、司法警察局及懲教管理局,也前往香港律政司、高等法院旁聽庭審、香港大律師公會、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等機構交流學習,對香港、澳門司法制度、司法機關運作、法官、檢察官工作職能有了更加直觀了解。下一步建議:年底前中山中院組團前往港澳司法部門學習交流,同時,邀請港澳司法部門回訪互動,不斷加大各方文書送達等領域司法協作和合作,為提升中山涉港澳民商事案件審判質效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2、為大灣區法律服務貢獻中山智慧。2019年3月,按照省法院安排,我市法院選派法官參加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涉外審判理論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區際法律問題”研討會,會議重點研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區際法律問題,包含粵港澳三地的法律沖突與法治合作、區際民商事司法協助機制的完善、民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和大灣區建設司法保障等問題,并就相關論文進行點評與發言。2018年12月,應中山市僑資企業商會邀請,我院涉外審判庭負責人率隊參加該商會主辦的聯席會議,中山市外事僑務局分管領導、中山市僑資商會會長列席會議。各方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法律服務”主題,就涉港澳民商事案件中的送達、法律適用、涉港澳人員簽署授權書等問題交換意見,還就FOB適用規則、保護港澳企業家等問題進行探討。下一步建議:要強化各方交流互動,不斷加大對涉港澳企業的普法宣傳力度,強化港澳企業對中國內地法律認可及遵守,在預防和減少企業涉訴控險中發揮更大作用。 3、增強做好涉外審判工作的動力。法治文化交流互鑒的深入開展,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鍛造隊伍增強素能,進一步堅定中山法院依法做好審理涉外審判工作的信心。三年來,中山中院受理涉外民商事案件49件、涉港民商事案件1195件、涉澳民商事案件829件。通過建立專業化審判隊伍,依法妥善審理涉港澳案件,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增強中外當事人的投資信心;依法妥善行使司法管轄權,充分保障中外市場主體的訴訟權利,依法準確適用國際條約和慣例,增強裁判的說服力,增強裁判的國際公信力。通過依法加強涉港澳仲裁裁決司法審查工作,支持仲裁發展,促進國際商事仲裁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下一步建議:要加快健全大灣區法律服務協作機制,上級法院牽頭組織定期召開大灣區法院聯席會議,完善粵港澳大灣區送達協作合作,促進粵港澳三地法治交流制度化和規范化;積極探索與相關部門建立訴調對接機制,促進涉外案件及時調解;做好審判前沿信息收集報送工作,增加選聘港澳居民作為人民陪審員參與涉外案件審判和調解工作,提升廣大群眾對中山司法裁判的認同感?!?/p>
今天,參加“港澳學生法治體驗”的青年學生; 明天,將是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的主力軍;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中山法院將落實《規劃綱要》,踐行“法治筑基”的理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法治文化交流,切實完善大灣區司法協作機制,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與中山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提供堅強有力的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