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注:本文榮獲“2013年中山市政法重點課題征文評選”一等獎)
當今社會已從傳統的媒介傳播方式走向了互聯網逐步占優勢的時代,人們的生產經營、社會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互聯網已成為各種信息的集散地,網絡輿情是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實踐中,一個細小的事件,經過網絡的發酵,往往演變為轟動社會各界的熱點問題。政法機關由于其特殊職能,通常首當其沖地卷入網絡輿情危機之中。如何主動、有效地應對并化解、妥處輿情危機,避免在洶涌浪潮般的輿情面前盲目、被動,及時防止危機愈演愈烈,是擺在政法機關面前緊迫且重要的課題。中山政法系統在政法輿情面前已歷經風雨,有引以自豪的經驗,也有需反思的教訓。我們應該認真總結,不斷提高應對、處置政法輿情的能力。 一、中山政法網絡輿情的特點
中山政法網絡輿情有一般網絡輿情、政法輿情的共有特點,又有其自身特點。
(一)網絡輿情的主要共有特點
1、開放性、匿名性。開放共享是互聯網顯著特性,通過電腦之間的聯接,相互開放,將資源節點聯系起來,實現共享。人們可以與任何區域的人直接聯系、交流,在世界范圍內實現知識共享。這種網絡的開放性為人類提供了廣闊的自由空間;匿名性是指網民在互聯網上一般無需顯示真實的身份,如果本人不愿意透露,其他網民不知其種族、性別、出身、職業等個人信息。網絡技術的開放性、匿名性為人們自由獨立地表達思想、展現自我,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網民敢于在互聯網上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和主張,敢于爭論、批判。
同時,也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匿名性,常常呈現出各種觀點、主張像洪水一樣泛濫成災。任何一個人使用一臺互聯網電腦,便可以輕而易舉地將自己對一事件的意見、思想傳達給全世界人知曉,這就是所謂“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過去那種官方“一個聲音喊到底”的局面宣告終結。各種意見、思潮相互交融、交鋒,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在虛擬身份下,各種人物、各種勢力戴著面具登場,盡情狂歡,“群魔亂舞”。利用網絡的違法犯罪頻現,網絡謠言、網絡惡搞、網絡炫富等亂象叢生。
2、非理性、群體性。在互聯網這個虛擬社會的大廣場上,眾多網民聚集在一起,就某一話題或某一事件,彼此受言論感染,并未核實真相的情況下,容易變得反常、極端、狂熱,出現群體非理性的情況。對于社會事件的討論經常以各種論壇、各種QQ群等的討論形式展開,在群體認同感的激勵下走向極端,特別是在“網絡水軍”的推波助瀾下,失去了是非判斷能力,引發“網絡暴力”。
3、包容性、多元性。網絡輿情的包容性、多元性是伴隨其開放性和匿名性而產生。在互聯網技術未面世時,傳統媒體對信息的傳播是經過篩選和過濾的,人們所接觸的通常是主流價值觀念。同時,由于時空的限制,且不具隱匿性,一些持不同意見者出于各種顧慮,不愿表達自己的觀點,導致不同意見被排除,主流看法成為唯一的看法?;ヂ摼W突破地域等限制,以其超強時效性、實時互動性、身份隱匿性給人們帶來方便,消除顧慮,使各種思想、觀點、意見都在網絡中得以兼容、多元化。
?。ǘ┱ㄝ浨榈奶攸c 政法機關擔負著保護廣大人民的合法權益,打擊、懲處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的的重要職責,由于其特殊的職能和作用,不可避免成為媒體關注的重點對象。應當肯定互聯網及傳統媒體在普法、執法相關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近些年來,也存在媒體對政法工作的一些環節炒作過度,甚至形成輿情危機的情形,其主要特點表現在:
1、過度炒作個案。以互聯網為主導的媒體對司法個案的炒作,已成為社會輿論的一大景觀,其規模及影響力之大,前所未有。如對孫正剛案、藥家鑫案、許霆案、鄧玉嬌案、吳英案等案件的報道、評論、爭吵盛況空前。參加者有普通網民,也有知名專家學者;形式有個別發表意見,也有論壇、評論、專家討論會;甚至有網上判決結論、網上虛構死刑執行現場。這些炒作大多數發生在案件的訴訟過程中,許多辦案機關被迫在媒體上回應、表態,甚至不得不作出媒體輿論所認同的結論。網絡輿論是一把雙刃劍,司法機關要處理好保護新聞言論自由與依法獨立辦案之間的關系,而公民個人及媒體有監督和言論自由的權利,同時有維護國家法律權威,不非法干擾政法機關依法辦案的義務。
2、炒作政法機關的失誤及腐敗現象。司法機關的名稱及工作人員的職位,一直是網絡上敏感的關鍵詞。一旦發生司法腐敗現象或工作失誤,會迅速成為網絡炒作的對象,甚至被歪曲或夸大。極少數人借機發泄私憤,以偏概全,對政法機關及干警全盤否定。
3、貶低司法體制。政法機關要依法處理大量的社會矛盾和沖突,特別是在目前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不同群體、個體之間的矛盾不斷涌現出來,不同的主體對政法機關的處理結果通常持有不同的意見,就會在網絡上反映出來。很多人在自身的訴求得不到滿足時,就將問題歸咎于政法制度或司法體制。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借機造謠惑眾,將局部問題放大為全局問題,片面宣傳西方司法制度的優越性,貶低我國的司法體制。
?。ㄈ┲猩秸ㄝ浨榈奶攸c
中山市是舉世聞名的名人城市,城市名字本身是網絡中引人關注的關鍵詞,如果在城市名稱上再加上公、檢、法、司等政法單位的名稱,就倍受注目。中山的政法部門常受媒體輿情困擾,其主要特點有:
1、容易受境外媒介影響,常常境內外媒體相互作用。中山市毗鄰港澳,與境外經濟、社會交往頻繁,港澳鄉親眾多,也因此受境外媒體關注、影響較多,當事人也經常借境外媒體,對政法機關施加影響。如陳某某一案,該民事案件判決、裁定均已生效,且其申訴上級法院復查駁回,其反映的辦案人員問題也經法定部門調查,證明不成立,但其長時間利用境外注冊的網站,宣揚辦案機關違法,辦案人徇私枉法。吉某花園案件,當事人為了自身利益,曾多次境外媒體進行炒作,以施加壓力。
2、一般有幕后推手,并有明確的個體動機。近些年來,所發生的較嚴重的政法輿情中,無論是與征地拆遷、房地產有關的事件,還是訴訟中的民事、刑事案件,輿情背后一般有推動者,主要是利益追求者,其動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金錢,有的是為了追究他人責任,還有的是為了報復他人,等等。如2011年轟動一時的寶馬車撞人案,撞人一方徐某(當事人已被判刑)通過媒體宣稱自已無罪,被撞方力圖通過媒體證實對方有罪,一時熱鬧非凡。2013年7月,黃某利用網絡等媒體上演的一場跳樓秀即為一例。黃某欠下巨額債務,經判決后,拒不償還,法院依法拍賣其被扣押的房產以還債,黃某要求重新拍賣的要求不被采納,其申訴復議在上級法院審查期間,黃爬上樓頂邊緣做出要跳樓的架式,讓媒體拍下報道,以圖施加影響。
3、新老中山人之間發生的事件較為敏感,易生成政法輿情。上世紀九十年代肖某某(已被執行死刑)案件及2012年沙溪聚集事件均為典型。肖某某開車在鎮區街道上與一外來民工發生矛盾,一氣之下叫其企業的工人來教訓該民工,結果該民工被工人打死。該案件在外來工中產生反響后,引起媒體極大關注,迅速產生嚴重輿情危機,市領導不得不在媒體上表態,后肖某被依法從重從快執行死刑。這類事件中的新中山人一般來中山時間不長,文化程度不高,從事較簡單的體力勞動且收入不高,生存條件較差。部分人不能客觀、正確認識生存差別的原因,形成與其他人心理上的隔膜。一旦遇到傷害或自認為不公平的事,就會產生強烈的不滿甚至反抗心理,也容易形成群體效應,成為媒本關注對象。 4、示范性、復制性作用明顯。中山曾出現一鎮區發生群體事件,經媒體報道后,另一鎮區很快發生同類事件的情況,事件相互之間有較明顯的示范、復制作用,事件的發起者相互交流、指導。事態嚴重的時候呈現出鎮區之間由于警力不足而相互支援,鬧事者又相互觀摩、效仿的局面。2012年,左某某在網絡上以大量文字宣稱其法官(實為書記員)丈夫王某某性虐和家暴,本來純屬家庭糾紛,媒體卻頻繁使用法官、法院等關鍵詞,迅即形成嚴重政法輿情。受此影響,一名遠在湖北的女子在網絡上指責其在中山檢察院工作檢察官拋妻棄子,另尋新好。盡管輿情危機經采取恰當措施平息,兩事件經調解解決,但其之間的示范性、復制性作用值得反思。
5、與網絡輿情相呼應的傳統媒體中,較片面、負面的報道通常集中于省、市的少數、個別媒體。大多數媒體在大多數時候,能以社會責任為己任,客觀公正地報道、評論政法事件。但不同媒體由于其商業性成份等因素的不同,其報道、炒作事件的角度和出發點就有差異??偨Y近幾年的態勢,較片面、負面的報道常常集中于少數媒體上。
二、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
應對政法輿情危機已形成一些較為成熟的做法,取得了較好的經驗,達成了一些共識,效果較好。如加強黨的統一領導,提高領導干部的認識和應對能力,加大司法公開和陽光執法力度,加強輿情監測和研判,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及網上答疑互動機制,及時公布事件真相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本文在這里就不再論述,只是針對中山市的具體情況,談幾點的意見:
?。ㄒ唬┙⒄C關宣傳部門之間的媒體輿情應對機制。
政法機關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是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關系,辦案部門之間就一些業務問題的處理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機制。各機關宣傳部門在本系統上下級之間均有操作規范,但橫向聯系缺乏聯動機制。在事件處理流程中,前一機關所面對的輿情可及時告之后一機關,讓其有所準備,后一機關也可提前介入了解情況,研究應對措施,某些時候甚至可以聯手采取對策。
?。ǘ┘訌娋W評員隊伍建設,鼓勵網上“見義勇為”行為
從政法網絡輿情現狀看,對于故意歪曲事實、毀損機關或個人名譽、攻擊國家體制、散布破壞社會秩序的言論等不道德或違法的行為,僅靠在媒體上發表聲明或新聞發言人來應對遠遠不夠,因為這些傳統方式運作較遲緩,且不夠靈活。如果各政法機關建立一支有一定規模并有一定水平和能力的網評員(可由干警兼任)隊伍,讓網評員以公民個體身份及時對網上不良言論依事實和法律進行揭露和反駁,這樣就反應迅速且靈活,收效快,盡可能將輿情平息在蔭芽狀態。
現實生活中,與違法犯罪作斗爭,除依靠專門機關外,關鍵在于有廣大人民群眾支持,特別是眾多覺悟高的見義勇為者的勇敢行為,使社會秩序的危害分子有所畏懼。在維護互聯網上輿論環境上,也一樣需要廣大網民支持,需要見義勇為者站出來,對損害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權益的惡意行為預以揭露和譴責,抨擊不道德的行為。目前的情況是,面對網上侮辱、誹謗他人行為及傷風敗俗的圖文,有無數圍觀者,甚至有人喝采,無人制止。我們應創造環境,讓好人有積極性出來講話,讓壞人膽怯。
?。ㄈ┹浨閼獙εc實體處理相結合,加強對媒體的管理,堅決打擊網絡違法犯罪
對網絡輿情,政法部門要在認真甄別、冷靜分析、及時采取恰當的措施控制局面并加以正確引導的同時,對引起輿情的事件要依法及時處理,靈活多樣地化解矛盾,從輿情的源頭解決問題。特別是要爭取做好輿情的幕后推手的工作,引導其依法依規地解決訴求。對媒體的監督和人民群眾的批評,那怕是有些過急的言詞,政法機關應持寬容的態度,有錯即改。但必須加強對網絡等媒介的管理,督促其遵守國家法律和新聞宣傳工作道德,對極少數為了追求發行量、點擊率,長期無視事實真相、斷章取義、嘩眾取寵、不負責任地曲解事實的媒體,應依法依規進行教育、懲處。
近幾年,少數人為了恩怨、發泄私憤,在網絡上侮辱、誹謗他人,甚至捏造事實詆毀政法機關、干警,卻消遙自在,受害人卻忍氣吞聲。這種狀態長期下去必將惡性循環。今年8月,全國公安機關開始進行了打擊網絡上有組織的誹謗違法犯罪的活動,一批“秦火火”之類的網上害群之馬落網。中山市也應依法嚴厲打擊網上違法犯罪,該治安處罰的堅決處罰,對觸犯刑律者依法治罪。 ?。ㄋ模┘訌娕c媒體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
已經發生的網絡輿情事件中,大多數與法律訴求相關,一旦出現涉及公民權利的網絡事件,政法機關往往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必須作出積極的回應。政法機關只有積極應用網絡平臺,加強與媒體的信息溝通,包括與港澳媒體進行必要的溝通,就具體事項交換意見,保持良好的協作關系,才能及時正確引導輿情。如果對新聞媒體封、堵、蓋,不提供新聞信息,不提供工作方便,將會使結果適得其反。少數同志認為身正不怕影子斜,拒媒體于門外,已不合時宜。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身正可能影子斜,影子斜就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損壞政法機關的形象。所以,我們要做到身正,影子也正,應必須在做好執法工作的同時,高度關注、重視媒體輿論應對,做好宣傳工作。 作者:范華清 單位: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職務:黨組副書記、機關黨委書記、副院長 中山市法學會副會長
|
|
|
|
|
|
|
|
|
最新圖文
|
|
|
最新要聞
|
|
|
|